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大湾区企业的科创密码

新闻

皇派门窗品牌战略盛大发布:解密高端隔音门窗如何成为隔音风向标? 皇派门窗品牌战略盛大发布:解密高端隔音门窗如何...

4月16日,皇派门窗416品牌日如约而至。自2007年品牌创立,随后将“高端隔音门窗”作为品牌定位,皇派门窗...

  •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1361亿美元,增长14.8%。数字营销已经成为品牌方最大的经营成本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品牌方的管理层...

  • 国爱GOAI携电火系列新品发布,直击深圳高交会现场

    2023年11月15日,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盛大举办。作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的盛会,高交会一直以来都是展示最新科技产品和技术的舞台。在本次展会1号馆,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

  • 赤炎玻璃亮相2023深圳国际全触与显示展,CHUM新产...

    10月11日,第十四届国际全触与显示展在深圳国家会展中心(宝安新馆)盛大开幕。光电显示行业产业链3000+国内外知名品牌汇聚于此,展示新型显示及智慧触控产业的创新前沿技术及应用。作为电子显示保护材料领域科技...

科技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上午10点,小派科技将携又一款VR3.0力作在PimaxFrontier2022海外发布会正式亮相。去年...

  • G客 4力释放!耕升 GeForce RTX® 40系列GPU评测解...

    2022年9月20日,NVIDIAGTC 2022主题演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无数玩家和创作者们期待的GeForceRTX®40系列GPU和NVIDIA®DLSS 3正式发布,为玩家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n...

  • “破圈”的协作机器人|看越疆如何赋能新商业!

    协作机器人以革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由于安全易用,灵活智能等先天优势,协作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释放出巨大潜能,从工业到商业应用快速延伸,势如破竹,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

大湾区企业的科创密码

发布时间:2019/08/06 创新 浏览:547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时代命题。在此背景下,站在时代潮流之巅的珠三角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
8月3日,“榜样的力量——2018‘FIT粤’科创先锋大赛颁奖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由南方日报·南方经济智库、南方城市智库和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共同撰写的《大湾区视野下的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通过对上百家珠三角创新企业展开深度调研和分析,首次梳理了支撑珠三角科创企业发展的新力量、创新特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建议。
亮点
支撑珠三角科创企业发展的四种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通过‘三张网’形成新的要素流动格局。”《报告》主编之一、华南理工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桂龙介绍,第一张网是新交通网,大湾区新环线逐步成形;第二张网是新制度网,区域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第三张网则是创新网,珠三角正在勾画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张创新网络的发展?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近百家珠三角科创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支撑珠三角科创企业发展的四种力量正在逐步凸显:企业创新特征趋于显著、关键人才的重要性凸显、产学研合作日趋紧密、公共政策的支持日益重要。
在各类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内外经济环境异常严峻的当下,创新,不仅事关企业的竞争力,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报告》显示,珠三角科创企业的创新特征趋于显著,具体表现在: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投入占比显著提升,突破式创新不断涌现等。
从创新最需要的两大要素(人和财)来看,珠三角科创企业越来越舍得“下血本”:近70%的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研发人员占比20%—50%的企业达到38.14%;近3/4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过5%。其中10%—20%以上的企业达到41.24%,不足1%的仅为2.06%。
从创新活动的类型来看,珠三角科创企业主要围绕主营产品开展创新活动,重点在技术或工艺创新方面实现突破(占比为87.63%),但同时又兼顾到其他领域的创新,比如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和组织创新等占比40.21%、39.18%、28.81%。
调查分析显示,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越来越凸显。94.85%受访企业认为,“关键人才支持”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对应的是,79.38%的受访企业认为“缺乏合适的人才或人才流失”是制约创新的因素。此外,在创新资金投入分布方面,“关键人才(团队)引入”占比最高为84.54%。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珠三角创新网络的连接也日益紧密。调查分析显示,珠三角科创企业创新研发活动中的产学研合作特征较为明显。
从产品或业务外包来看,有54.64%受访企业有外包合作伙伴分布在珠三角,内地(除广东省以外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分别为27.84%、12.37%。
从新产品开发途径来看,50.52%的企业与境内高校有合作开发。75.26%的企业有与高校科研院展开合作。
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政府如何不越位、不缺位,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做好向新经济转型的产业引导和基础建设,也是珠三角创新发展需要回应的问题。
调查分析显示,目前珠三角地区政府部门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共政策的支持日益重要。有60%以上的受访企业曾获得政府税收减免或获得政府补贴,超过40%的受访企业获得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或获得政府奖金。
聚焦到珠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珠海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7.48亿元。其中,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规模已达16.16亿元。从行业看,制造业减免税11.23亿元,居所有行业首位。
2
挑战
什么制约了大湾区科技创新效率?
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的同时,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产业发展质量上,仍然存在差距。
《报告》指出,从人才引进政策看,目前大湾区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度仍然较低,广东省各市对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差异化程度有待提高,人力资本配置还具有较大优化空间。
从基础科研水平来看,广东的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的总体数量偏少,且地域分布不均衡。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相对不足:2017年,广东省基础研究经费为109.42亿元,仅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总经费的4.23%,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与北京的14.22%和上海的7.4%相差甚远。
世界级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平台也较为缺乏:截至2017年底,广东共有2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排名全国第四,和北京、上海相比差距明显。
而在企业层面,调研结果显示,广东企业在开展需求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时,普遍面临着经费投入受经营压力限制、缺少运行经费支持、申请竞争性基础研究项目难,以及难以形成专门的基础研究队伍、人才缺乏等问题。
产业协同创新一体化程度不高,也是大湾区科创发展的一大痛点。
一方面,目前广东制造业尚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中低端,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且缺乏世界级领先科技创新企业。
另一方面,在大湾区内部,港澳与珠三角的科技合作在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证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上也还存在诸多体制障碍。这严重阻碍了大湾区依托国际创新资源的“创新杠杆”突围“创新困境”。
此外,各市创新产业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尚待形成。
而从国际创新资源的流动来看,整体而言,目前大湾区区域与国际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更多表现为国内资源市场向国际市场的开放,即外资企业凭借先进的研发优势、强势的品牌效应等对国内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同时,具有先发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及国际垄断企业不断对中国企业创新发展设置障碍甚至技术封锁,使得中国企业难以获得高端创新资源,甚至出现高端创新资源流出、低端资源流入的“逆向转型升级现象”。
“究其原因,既有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匮乏等客观条件制约,也有体制、机制等创新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引导和培育问题。其引发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将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报告》指出。
3
建议
加快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依托湾区城市群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当今世界城市、经济及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趋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报告》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加速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报告》建议,可在粤港澳大湾区选择多个标杆性园区,出台科技人才、资金、研发跨区域联动等优惠政策,实现创新要素一体化流动,以政策“特区”吸引粤港澳科研院所、公共技术平台、高校资源等集聚,从而推动科研力量从分散发展变为集群式发展,形成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以“创新特区”为发展内核,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
同时,在交通、人才、金融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发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产业、技术、人力等各项关键创业创新要素的自由便捷流通;突出市场导向,组建重点领域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创新联盟。
在大平台建设方面,《报告》建议,可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依托,整合中介机构、智库等内外部资源,打造大湾区企业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大湾区企业的对接平台和大湾区企业的海外创新平台,让更多中小型企业拥有创新“跳板”,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人才方面,《报告》建议,广东可以高端人才集聚为动力,打造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人力资本池。包括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系统培养的新模式,集中力量建设一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制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搭建面向全球的创新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等。
产业规划方面,《报告》建议以未来产业为突破口,构筑新兴产业发展的企业矩阵。一方面,大胆聚焦未来产业,积极规划布局并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高水平科研平台,迅速形成未来产业集聚区。
营商环境方面,《报告》认为,广东要从传统强调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升级为强调综合赋能的营商环境升级版,为珠三角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坚强的保障,包括强化政府服务赋能、扶持赋能和金融资本赋能。
■链接
聚焦六大方面推出19条政策措施
珠海科技创新“施工图”出炉
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受访企业最为期待的仍是“政府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这也说明了支持创新的公共政策仍需加大供给和提升精准性。
近日,珠海正式发布《珠海市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十二条”政策措施》(下称《政策》)和《珠海市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用地管理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为珠海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具体实施路径。政策措施涉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强化科技创新要素支撑等六个方面。
一系列具有超前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将为珠海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珠海将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珠海,在建设规划、用地审批、资金安排、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将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珠海将加快推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落户珠海;支持港澳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在珠海设立研发机构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同时,减轻港澳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内地工资薪金所得税税负。探索建立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港澳使用机制,鼓励、支持珠海市内企业联合港澳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申报珠海科技创新发展专项项目并获得财政科技经费支持。
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珠海将鼓励和支持珠海企业、科研机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孵化载体等离岸创新中心,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增强创新主体、平台和载体集聚度
通过出政策、建载体、育人才、优环境,加快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目前,珠海已成功培育2056家高企,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按照《政策》,未来,珠海将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综合实力、成长性、税收贡献和专利产品等排名前列的企业分别给予资助。
同时,加强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培育引进,建立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对首次入库的企业,按照市区财政体制分担原则,给予200万元研发启动资金。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珠海将进一步创新省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支持省实验室实行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赋予其人财物自主权;鼓励新型研发机构自主投资;试点实施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等。
此外,珠海还将加快高新区创新发展。支持国家级高新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分布零散的产业园区。
破解人才、金融、土地等关键环节
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越来越凸显。
《政策》提出,珠海将进一步完善港澳人才保障机制。包括深化横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在人才评价激励、人才资本入股、科技服务、港澳专业人士便利执业、港澳及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等领域先行先试。落实省人才永久居留政策,探索先行先试技术移民制度,缩短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审批期限。落实港澳人才享受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延缴政策,加强科技人才住房保障等。
强化科技创新要素支撑,珠海将加强科技和金融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区(管委会)对新注册登记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从其形成财政贡献之日起,给予最多5年适当奖补;对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投资珠海中小微企业达到一定额度或比例的给予奖补,重点用于奖励其高管及骨干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吸引金融科技企业和人才落户,对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予以支持。
土地供给方面,珠海将优先保障重大科技项目用地。对“三旧”改造后用于建设科技创新类项目的,按相关规定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可适当放宽地块容积率限制。
多维度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发展
孵化器、众创空间是科技创业孵化育成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政策》表明,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珠海将免征增值税。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利用原有科研用地提高建筑密度和增加容积率的,可按一定优惠幅度征收土地价款差额。
除此之外,珠海还将设立孵化器、众创空间后补助资金。对新认定、新增面积和运营评价等级高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给予奖励。
其中,新获认定的市级孵化器和市级众创空间,市财政将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认定的孵化器(含加速器),市财政再一次性给予5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获得省级及以上认定的众创空间,市财政再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奖励。
对已获得认定为市级及以上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其新增孵化场地面积分别达200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及以上、新场地实际运营超过一年的,市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
此外,根据省级运营评价结果,珠海将搭载形成全市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市级运营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为A等级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市财政分别给予30万元补助;评价结果为B等级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市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补助。对每年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考核评价结果为优秀(A类)的孵化器再给予50万元补助。
同时,珠海还鼓励全市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离岸孵化等业务,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国际化发展,打造面向国际、面向港澳的孵化载体;鼓励全市有关机构设立海外、港澳孵化器或与海外、港澳孵化机构开展合作;鼓励海外、港澳孵化机构在珠海落户,持续开展服务和特定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意见》还鼓励孵化器专业化发展。在同一产业领域从事研发、生产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总数的75%以上,且提供细分产业的精准孵化服务,拥有可自主支配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小试中试等专业技术服务的可按专业孵化器进行认定管理。专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应不少于20家,且每千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不少于2家,累计毕业企业应达到5家以上。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