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广聚天下英才 共创湾区未来

新闻

国产40GHz测试线,恒利泰发货速发! 国产40GHz测试线,恒利泰发货速发!

凌晨两点,深圳某头部代工厂产线灯火通明。最后一台网络分析仪正在“跑”当天第3000块5G小基站PCBA。操作员...

  •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行业年产值3.6万亿美元,背后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化工灾害事故高达百起,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在安全生产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传统手段已难以为继。而今,一项“黑科技”正在重塑行...

  • 全国农技中心到广东调研智慧农业,丰农控股获高度认可

    3月19日至2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浙江、山东、广西、四川、陕西、广东等省农技推广部门领导专家,调研广东智慧农业。调研组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智慧果园,深入走访广州、韶关、河源、惠州、...

  • 天自照明微孔交叉出光射灯照明行业新趋势

    天自照明首次在国内推广小孔出光射灯,凭借其在照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一举推出6种结构,20款家族式矩阵小孔出光产品,全系列独立开模制造,利用交叉出光技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光学设计、LED光源设计,充分...

科技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上午10点,小派科技将携又一款VR3.0力作在PimaxFrontier2022海外发布会正式亮相。去年...

  • G客 4力释放!耕升 GeForce RTX® 40系列GPU评测解...

    2022年9月20日,NVIDIAGTC 2022主题演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无数玩家和创作者们期待的GeForceRTX®40系列GPU和NVIDIA®DLSS 3正式发布,为玩家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n...

  • “破圈”的协作机器人|看越疆如何赋能新商业!

    协作机器人以革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由于安全易用,灵活智能等先天优势,协作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释放出巨大潜能,从工业到商业应用快速延伸,势如破竹,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

广聚天下英才 共创湾区未来

发布时间:2021/11/10 新闻 浏览:286

11月3日,广州获2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这是2020年度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创新团队,也是广东首次获得该奖项。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各类人才正投身广州发展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这座经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始终保持开放、包容、务实的精神,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擘画出城市与人才融合发展的美好图景。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近年来,广州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大力实施高水平人才强市战略,出台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到成立广州人才集团,从制定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到加快创建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广州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幸福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在广州,引才爱才、重才用才的体制不断创新,听人才声、察人才情、问人才意的人才机制不断完善,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的人才局面不断拓展。目前,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总量510万人,全市在校本专科大学生数量达130.7万人。

珠江之畔,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理想之滨,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战略支点。

天下英才聚羊城

“我的心每天都在广州。”自2013年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教授不仅每年都要来到广州开展研究工作,几乎每天还要在线上与广州研究所的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他把广州称为“心之所在”。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广州医科大学与朱尔斯·霍夫曼教授及其团队开展免疫研究合作,挂牌成立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相关人才来到广州。

如今,研究所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和曹雪涛院士牵头的学术委员会,现有教授、副教授33名,国内外博士后、在读研究生70多名。“得益于广州的探索与支持,研究所已成为广东地区关键的转化医学研究平台。”研究所所长焦仁杰说。

开放、包容、务实,是广州的城市品质,也塑造了广州海纳百川、引才用智的大都市气质。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深嵌入了城市基因。

四年前,谢黎炜来到广州,依托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究团队,摆脱微生物菌种资源进口依赖,建成华南最大菌种资源库。“我们在这里努力奔跑,看到了最前沿的‘风景’。”他说。

——引进领军人才。广州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引进战略人才团队,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120人,近5年内增长73%。

“今年我们又办成了一件大事!”9月13日,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广州第十家登陆科创板上市企业,公司董事长周振高兴地说。作为专注高端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的行内“小巨人”,禾信拥有超过800人的人才队伍。

——聚集产业人才。广州通过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已累计遴选产业领军团队80个、产业领军人才471人、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近12000人,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年仅18岁的广州选手胡耿军过关斩将,最终夺得移动机器人项目的金牌。正是在广州,让他与不曾有过交集的移动机器人结缘,用技能实现价值。在胡耿军心里,“这座城市英雄不论出处。”

——培养技能人才。广州加快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国内外舞台大放异彩。全市高技能人才92.4万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获金牌数占全国1/4,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牌数居全国城市首位。

过去十年,广州常住人口增长近600万人。目前,全市在校大学生超过130万人,排名全国第一。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的春风吹拂这方热土,各方英才纷至沓来、齐聚羊城。

“最强大脑”立湾区

11月2日,广州描绘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蓝图。力争到2025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城市;到2035年,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人才,城市的未来依靠于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无疑是科教和产业人才资源最为集聚、丰富的地区。

南边,自广州大学城投入使用以来,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16年来已向全省输出超60万大学毕业生。

北边,广州科技教育城一期,即将完成所有校区施工并交付,未来包括13所市属职业院校(含技校)在内,每年可容纳学生约12.9万人。

一南一北,“创新大脑”与“产业大脑”联动构建“最强大脑”,铸造全领域创新领军人才支撑,已经成为广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纽带。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集聚了全省80%的高校,同时也拥有全省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6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58%的独立研究机构。这座客流、物流、商流、信息流汇聚的综合性门户城市,也是大湾区人才集聚的重要枢纽。

连续举办21届“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向全国各地输送了近5万个项目,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海外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加速建设,合作培育了6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全市科研单位、企业对港澳开展合作项目153项……广州不断打造人才合作高端平台,拓宽人才交流渠道,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未来,人才流动将从单个城市竞逐向城市群竞争演进。“人才将不是某个城市的竞争力,而是都市圈、城市群的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表示,中心城市在借助人才流动引领区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来的“星期六工程师”骑着自行车到珠三角腹地帮助当地企业成长。现在,来自广州的人才借助便利的轨道交通往来于珠三角城市之间,为格力、美的、华为等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科技的智慧,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一线,汇聚成大湾区创新生力军。

人才吸引的“留”和辐射扩散的“流”无疑是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最佳印证。从广州到大湾区城市群,一张智力共享的网络加快铺展。

人才高地“闯”世界

作为第一批“拓荒者”,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在2007年博士毕业后便从香港来到了广州南沙。

14年过去了,霍英东研究院已成为广州重要的产学研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200余名研发人员,孵化出84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

“当时‘又荒又远’的地方现在已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越来越多国内外人才选择来到这里干事创业。”高民感叹道。

人才竞争是面向世界的赛场。放眼世界,纽约湾区的波士顿、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东京湾区的东京,全球三大湾区无不依托周边的顶尖科研人才资源而崛起。

从广州到深圳,从香港到澳门,这里是大湾区灯火最为璀璨的区域。在这条科技创新走廊上,串联着广州科学城、深圳湾创新总部基地、东莞松山湖等关键节点,分布着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潜力巨大的“瞪羚企业”。

知识流动、创新活力以及高效快速的产业化优势,多种元素聚合叠加,一条人才的“智带”应运而生,这正是国家赋予大湾区的使命所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广州,拥有大湾区内超过55%的高校和超过4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拉开时间的轴线,人才优先、近悦远来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广州风尚。2019年,广州出台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加快政策创新和体制改革,在全国一线城市率先制定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先后推出各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项目。

国际化的浪潮涌向这里。抓好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等改革试点……一系列举措在广州陆续铺开,这座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以更大力度和决心汇聚天下英才。

当下的广州,留学归国人员超过10万人,持有效工作许可在穗长期工作的外国人超过1.6万人。千年商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汇东西南北,多样性的城市文化成为广州与世界互通的纽带,国际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广州是一座让梦想者追梦的城市,无论你从世界哪个角落而来,只要你肯努力、肯创新,总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广州生活近12年,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吉·马克·马里奥自豪地说。

立足湾区,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这座千年商都正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战略支点,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蓄势赋能,为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勇当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州,大湾区之心、人才高地,正奔涌出海,“闯”向世界。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