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数据“出手” 助力慢性病精细防控

新闻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行业年产值3.6万亿美元,背后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化工灾害事故高达百起,直...

  • 全国农技中心到广东调研智慧农业,丰农控股获高度认可

    3月19日至2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浙江、山东、广西、四川、陕西、广东等省农技推广部门领导专家,调研广东智慧农业。调研组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智慧果园,深入走访广州、韶关、河源、惠州、...

  • 天自照明微孔交叉出光射灯照明行业新趋势

    天自照明首次在国内推广小孔出光射灯,凭借其在照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一举推出6种结构,20款家族式矩阵小孔出光产品,全系列独立开模制造,利用交叉出光技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光学设计、LED光源设计,充分...

  • 微软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让创作更轻松!PPT/Wor...

      近日,微软发布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 V3.0版本。 全新升级的OfficePLUS V3.0新增了Excel插件,继已发布的PPT/Word插件之后, 完成了对Office核心使用场景的全方位覆盖,让用户拥有更加轻松的创作体验。 ...

科技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上午10点,小派科技将携又一款VR3.0力作在PimaxFrontier2022海外发布会正式亮相。去年...

  • G客 4力释放!耕升 GeForce RTX® 40系列GPU评测解...

    2022年9月20日,NVIDIAGTC 2022主题演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无数玩家和创作者们期待的GeForceRTX®40系列GPU和NVIDIA®DLSS 3正式发布,为玩家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n...

  • “破圈”的协作机器人|看越疆如何赋能新商业!

    协作机器人以革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由于安全易用,灵活智能等先天优势,协作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释放出巨大潜能,从工业到商业应用快速延伸,势如破竹,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

大数据“出手” 助力慢性病精细防控

发布时间:2019/11/05 新闻 浏览:552

209
 
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可以说,没有慢性病防控的成功,就没有‘健康中国’的实现。”近日召开的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启动会上,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秘书长罗刚直言。他同时表示,目前,大数据的创新应用会助慢性病防控一臂之力。
大数据对于慢性病防治价值几何?这条可能的通路又存在哪些阻碍?罗刚表示,目前,慢性病防治领域存在数据孤岛、信息非标准化等问题,而打通慢性病的行业数据,不仅是这一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证。
有效数据助力临床治疗
慢性病最重要的环节在于预防与管理,而管理的重点在于大数据。和几千家医院有合作经历的智云健康创始人匡明发现,每家医院的数据都“长”得不一样,疾控方面的数据是一套,医保又是另外一套。“还以糖尿病为例,中国到底有多少确诊了的糖尿病患者,到底有多少患者接受了合理的治疗?这样的问题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数据源,但却没有一个非常权威、准确的分析。”匡明说,因此需要推动临床数据研究的标准探索,把很多基础数据标准化,从而推动更多的临床研究。
此外,慢性病的整个疾病周期非常长,匡明举例说,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治疗周期都很长,常常以十年计,现代医学对类似慢性病的治疗不仅靠医生,还要靠数据,尤其需要历史数据,“但目前不管是在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以及数据的二次结构化之后的输出,都存在薄弱环节”。
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进一步表示,只有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精细化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对慢性病预防管理进行有效指导。
一块钱预防七块钱治疗
慢性病也被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
此次启动会上公布的相关数据令人揪心:全国慢性病确诊人数为4亿;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占比68.6%;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接近1亿……
对于慢性病,“一块钱的预防相当于七块钱的治疗”。1986年,研究人员依据1985年国际糖尿病标准,从黑龙江省大庆市遴选了577名糖耐量受损人群。其中,438名被分配到干预组,138名被分配到对照组。干预组又分为饮食干预组、运动干预组、饮食和运动干预组。在进行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又经过30年的随访后,研究团队对参与者进行了结果评估。这项历时几十年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项证明生活方式干预能预防糖尿病的研究,佐证了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
上述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数据,也让业内人士关注、思考慢性病数据的应用问题。作为糖尿病大国,中国有全世界约1/3的糖尿病患者,巨大的患者数背后是巨量的数据,如果可以将数据用于监测、预防、提高早诊率,对于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很有意义。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指出,要加强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控制,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的慢性病只要管理就能有效,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慢性病的防和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目前医院内的治疗与后续管理、基层防控等还没有连在一起进行全程管理。”这其中,数据没有统一管理应用是重要原因。
提升疾病防控效率和效果
“我们不光是要收集数据,也要把清洗、结构化数据的机制定义好,同时还要反向支持临床的疾病研究、疾病治疗,支持相关新药的研发,支持疾病的保险等等。”匡明表示。
据报道,腾讯就曾与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合作,通过微信定期追踪用户,实现自助建档、测量自动上报、量表自动采集的疾病自动化看护,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形成电子档案同步疾病信息中心并线上随访;有效展开慢性疾病危险因子监控与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并发症的发生趋势,大幅提升慢性病防控效率与效果等。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看来,大量的标准化数据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发挥作用,一是国家层面可以依靠数据系统进行决策,二是临床工作者可以参考大数据反映出的人口分布、治疗状况、流行病学特征等。
“有了这样的大数据以后,我们可以精细化分析疾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孔灵芝举例说,中国慢性病过去在区域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同,农村低于城市,但如今城乡、南北都没有太大区别,不同时期的数据信息则会为防治策略提供指导。
节约资源支撑新药研发
“更多移动的监测数据不仅能作为个体的健康指标,做治疗效果、健康效果评估,还能作为诊疗工作质量的评估。”孔灵芝说,不仅节约资源,还提高了管理效率。
匡明同样表示:“有了数据的支撑,从政策的方向、资源的分配,甚至是主要问题的发现,都有了很强的线索,可以极大提高效率。”
此外,慢性病从治疗到管理,对药物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药物是慢性病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一种慢性病,有没有更好的药、更新的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发现慢性病患者存在基因层次上的缺陷,需要对此研发新药,进行治疗手段创新,而这些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有数据进行研发支持和治疗指导。”匡明说。
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累积性的病变,很多慢性疾病不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需要生活方式的干预、管理。对此,朱大龙表达了期待:将来应该将预防疾病和大数据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供疾病预防知识,从儿童抓起,预防超重、预防肥胖,这样的措施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也表示,加强慢病防控关键是要把“要我健康”转变为“我要健康”,让健康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强化慢性病信息化建设,让不同地区用不同的数据作为健康引导。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