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文物科技创新的利好来了

新闻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行业年产值3.6万亿美元,背后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化工灾害事故高达百起,直...

  • 全国农技中心到广东调研智慧农业,丰农控股获高度认可

    3月19日至2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浙江、山东、广西、四川、陕西、广东等省农技推广部门领导专家,调研广东智慧农业。调研组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智慧果园,深入走访广州、韶关、河源、惠州、...

  • 天自照明微孔交叉出光射灯照明行业新趋势

    天自照明首次在国内推广小孔出光射灯,凭借其在照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一举推出6种结构,20款家族式矩阵小孔出光产品,全系列独立开模制造,利用交叉出光技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光学设计、LED光源设计,充分...

  • 微软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让创作更轻松!PPT/Wor...

      近日,微软发布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 V3.0版本。 全新升级的OfficePLUS V3.0新增了Excel插件,继已发布的PPT/Word插件之后, 完成了对Office核心使用场景的全方位覆盖,让用户拥有更加轻松的创作体验。 ...

科技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上午10点,小派科技将携又一款VR3.0力作在PimaxFrontier2022海外发布会正式亮相。去年...

  • G客 4力释放!耕升 GeForce RTX® 40系列GPU评测解...

    2022年9月20日,NVIDIAGTC 2022主题演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无数玩家和创作者们期待的GeForceRTX®40系列GPU和NVIDIA®DLSS 3正式发布,为玩家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n...

  • “破圈”的协作机器人|看越疆如何赋能新商业!

    协作机器人以革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由于安全易用,灵活智能等先天优势,协作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释放出巨大潜能,从工业到商业应用快速延伸,势如破竹,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

文物科技创新的利好来了

发布时间:2021/11/04 创新 浏览:283

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的相关领导,介绍《“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以往的文物事业五年发展规划都是以部门规划的形式出现的,“十四五”文物领域规划第一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坦言。

利好一:文物局——科技和人才双轮驱动

“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着重科技和人才双轮驱动。李群说:“《规划》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首次把科技创新放到了题目当中。”《规划》设置了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链条”布局,提出了一些突破性举措,并在重要的业务板块设有专门的章节或专门内容来阐述科技创新在本领域的强化和应用推广,从而切实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关于文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也从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人才活力、机构队伍等方面进行部署。李群表示:“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覆盖多领域多层次人才。”

李群还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科技考古。他说:“这次《规划》当中强调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特别要发展科技测年、微量元素分析、DNA研究、有机残留物分析、大数据等方法手段,建设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存,提高考古现场保护、信息提取、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的水平。”

利好二:发改委——文物科技创新权重凸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他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四项工作,目的就是要推进规划实施见效,“让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一是健全政策环境,进一步制定规范标准,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和相关规范出台。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我们已经储备了几百个项目。”欧晓理说,包括殷墟、三星堆遗址、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重要遗址遗迹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发改委将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企业债等渠道予以积极支持。三是加大科技运用,创新文物保护方式,推进大遗址和文物展示场所数字化改造,发展虚拟展示空间,“让蕴含在珍贵文物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四是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按照国家级专项规划管理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规划实施的责任分解,以及跟踪监测、总结评估,保障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利好三:科技部——从顶层设计发力

记者从今天的发布会上了解到,总体上讲,我国文物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部分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仍然存在科技力量分散薄弱、资源配置总体规模有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对此,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并不讳言:“难以满足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文物保护和应用方面的需要。”

他说:“文物保护、文明探源,包括文化传承是典型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领域,需要很多交叉科学的技术来支撑相关的研究工作。”因此,“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首先是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平台来引导开展建制化的跨学科研究。此外,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将部署文化保护利用的科技创新专项,努力在文物的安全、监测预警、考古探测和残留物分析、文物建筑结构稳定性评价、馆藏文物抢救性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当中将布局科技考古和保护等方向的技术研究平台。

与此同时,还将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促进技术的专业化、集成化、标准化。“支持文物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数字化应用,让群众能够感受到中华灿烂的文明史。”吴远彬说。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规划》日前已通过国务院审核通过,即将以国办文件的形式印发并全文公布。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