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economic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为文化插上科技之翼

新闻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行业年产值3.6万亿美元,背后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化工灾害事故高达百起,直...

  • 全国农技中心到广东调研智慧农业,丰农控股获高度认可

    3月19日至2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浙江、山东、广西、四川、陕西、广东等省农技推广部门领导专家,调研广东智慧农业。调研组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智慧果园,深入走访广州、韶关、河源、惠州、...

  • 天自照明微孔交叉出光射灯照明行业新趋势

    天自照明首次在国内推广小孔出光射灯,凭借其在照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一举推出6种结构,20款家族式矩阵小孔出光产品,全系列独立开模制造,利用交叉出光技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光学设计、LED光源设计,充分...

  • 微软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让创作更轻松!PPT/Wor...

      近日,微软发布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 V3.0版本。 全新升级的OfficePLUS V3.0新增了Excel插件,继已发布的PPT/Word插件之后, 完成了对Office核心使用场景的全方位覆盖,让用户拥有更加轻松的创作体验。 ...

科技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上午10点,小派科技将携又一款VR3.0力作在PimaxFrontier2022海外发布会正式亮相。去年...

  • G客 4力释放!耕升 GeForce RTX® 40系列GPU评测解...

    2022年9月20日,NVIDIAGTC 2022主题演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无数玩家和创作者们期待的GeForceRTX®40系列GPU和NVIDIA®DLSS 3正式发布,为玩家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n...

  • “破圈”的协作机器人|看越疆如何赋能新商业!

    协作机器人以革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由于安全易用,灵活智能等先天优势,协作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释放出巨大潜能,从工业到商业应用快速延伸,势如破竹,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

为文化插上科技之翼

发布时间:2022/06/07 科技 浏览:205

近年来,在科技的加持与赋能下,我国文化事业进入大规模应用现代科技的新阶段,文化创造力和活力更加迸发。科学技术使文化的魅力格外动人。

科技能把种种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让美好的寓意格外彰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其简约大气、未来感十足的表演令全世界惊艳,600多名小演员在雪地上奔跑时,由光影虚拟出的雪地竟会出现逼真的足迹,由光影虚拟的雪花伴随着孩子们奔跑,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奥运五环冰雕破冰而出的那一幕更是把“破冰”二字的内涵彰显无遗,打破坚冰才能打破隔阂、相互靠近、彼此温暖……深刻的内涵表现得如此真切而自然,有赖于最新的裸眼3D技术。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应用的数字科技创新手段多达数十种,从早已耳熟能详的超高清LED屏幕显示、人工智能、5G、云计算,到还罕为人知的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绿色燃料动能等,共同助力导演组将艺术创意变成现实。

科学技术还能帮助揭去历史的面纱,让我们读懂古人留下的信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考古热、文物热、文博热持续升温,相关影视节目大受欢迎,但不少观众纳闷,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数千年前乃至上万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生活的?的确,在现代科技诞生之前,即便偶然发现了远古的遗存,人们也难以提取蕴含其中的历史信息,而现代科技大大减少了这样的遗憾。通过分析骨骼中的微量元素,考古学家能得知这些古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移民,还能知道其食物来源、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通过提取和分析骨骼或牙齿中的基因,就能知道古人的来源;通过分析遗存土壤中的花粉就能知道当时的气温、湿度等气候环境信息;通过分析遗存中的植物种子就能知道它们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培育的……所有这些信息加起来就勾画出一幅比较清晰的古人社会生活图像。这是单纯依靠文字记载所不能获取的宝贵信息,对于我们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深化历史认知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技术应用于文化领域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两个方面,在21世纪,文化创造与创作生产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丰富了文化创造的手段,文化彰显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者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最近,神舟十三号上的3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吸引全国亿万青少年观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已从神话变成现实。看看中国为航天器起的名字吧: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月球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古老瑰丽的神话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也证明科技让文化更迷人。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