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行业年产值3.6万亿美元,背后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化工灾害事故高达百起,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在安全生产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传统手段已难以为继。而今,一项“黑科技”正在重塑行...
-
全国农技中心到广东调研智慧农业,丰农控股获高度认可
3月19日至2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浙江、山东、广西、四川、陕西、广东等省农技推广部门领导专家,调研广东智慧农业。调研组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智慧果园,深入走访广州、韶关、河源、惠州、...
-
天自照明微孔交叉出光射灯照明行业新趋势
天自照明首次在国内推广小孔出光射灯,凭借其在照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一举推出6种结构,20款家族式矩阵小孔出光产品,全系列独立开模制造,利用交叉出光技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光学设计、LED光源设计,充分...
科技
-
G客 4力释放!耕升 GeForce RTX® 40系列GPU评测解...
2022年9月20日,NVIDIAGTC 2022主题演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无数玩家和创作者们期待的GeForceRTX®40系列GPU和NVIDIA®DLSS 3正式发布,为玩家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n...
-
“破圈”的协作机器人|看越疆如何赋能新商业!
协作机器人以革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由于安全易用,灵活智能等先天优势,协作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释放出巨大潜能,从工业到商业应用快速延伸,势如破竹,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
科技创新赋能实体 新动能加速聚力蓄势
发布时间:2021/11/24 科技 浏览:301
中国空间站模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日前落下帷幕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数千项重大科技成果集结于此,吸引众人驻足。这些重大科研成果正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回顾百年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加速落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加速形成。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澎湃新动能
在山东,浪潮济南智能工厂里,AGV小车正穿梭于车间进行原材料运输,通过加装浪潮自研的5G网关,小车实现了5G网络对Wi-Fi网络的替代,解决了运输过程中卡顿、干扰、掉线等网络问题,运输效率提升20%
“去年6月份,浪潮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了5G+边缘计算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5G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实际落地,既保障了生产数据的安全,又提高了运营效率”,浪潮智能工厂车间负责人罗希望说,“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技术特点,我们正深入探索各生产环节业务与5G等技术的融合,大幅提升工厂智能化水平,为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最活跃、最革命的关键要素和依靠力量,科技创新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激荡起更加澎湃的强劲动能。
日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万亿,比上年增长10.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连续九年稳步上升至12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走过非凡历程。“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一个重要论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日前在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表示。
政策“掷地有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站在开局之年,一揽子支持政策掷地有声,厚植创新发展沃土。
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项目成果评价改革、大力发展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围绕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作出部署。
企业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日前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等多项举措,力争到2025年,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科技部大规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企业。
多元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支持1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等改革举措落地,资本市场按下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快进键。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在延续了多年来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初心和使命的基础之上,北交所突出‘更早、更小、更新’,即更早地关注并服务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打开全新、便利的融资渠道,以更好地助其成长。”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坚定创新自信,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侯建国表示,我们要善于运用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启迪思想、砥砺品格,要坚定民族复兴之志,增强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使命担当。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源头。基础研究的根扎得越深,科技创新之树就越枝繁叶茂。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相关部门正加快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继续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并重,优化基础研究布局,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化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建立非共识项目和颠覆性技术的支持机制,完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特点的科研评价机制。
上一篇: 看!会“变身”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