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动能升级:发力科创重塑东莞竞争力

新闻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事故年损百亿?谷东科技AR黑科技如何化险为夷?

化工行业年产值3.6万亿美元,背后却藏着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化工灾害事故高达百起,直...

  • 全国农技中心到广东调研智慧农业,丰农控股获高度认可

    3月19日至2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浙江、山东、广西、四川、陕西、广东等省农技推广部门领导专家,调研广东智慧农业。调研组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智慧果园,深入走访广州、韶关、河源、惠州、...

  • 天自照明微孔交叉出光射灯照明行业新趋势

    天自照明首次在国内推广小孔出光射灯,凭借其在照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一举推出6种结构,20款家族式矩阵小孔出光产品,全系列独立开模制造,利用交叉出光技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光学设计、LED光源设计,充分...

  • 微软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让创作更轻松!PPT/Wor...

      近日,微软发布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 V3.0版本。 全新升级的OfficePLUS V3.0新增了Excel插件,继已发布的PPT/Word插件之后, 完成了对Office核心使用场景的全方位覆盖,让用户拥有更加轻松的创作体验。 ...

科技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勇闯前人未至之境,Pimax Frontier 2022破界而来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上午10点,小派科技将携又一款VR3.0力作在PimaxFrontier2022海外发布会正式亮相。去年...

  • G客 4力释放!耕升 GeForce RTX® 40系列GPU评测解...

    2022年9月20日,NVIDIAGTC 2022主题演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举办。在本次主题演讲中,无数玩家和创作者们期待的GeForceRTX®40系列GPU和NVIDIA®DLSS 3正式发布,为玩家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n...

  • “破圈”的协作机器人|看越疆如何赋能新商业!

    协作机器人以革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边界,由于安全易用,灵活智能等先天优势,协作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释放出巨大潜能,从工业到商业应用快速延伸,势如破竹,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

动能升级:发力科创重塑东莞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8/08/24 创新 浏览:820

“我们一条线上的产业工人将减少到17人,比两三年前减少接近一半,而且精度各方面都有明显提升。”近日,在东莞一知名手机厂商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工程师向来访者骄傲地说起车间里的变革。这场“车间里的革命”,是东莞制造业转型的缩影。8月17日,广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告《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通报表扬2017年度制造业发展较好地市的函》,东莞与深圳、佛山等6个地市在2017年度的制造业发展情况分类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利润增速排名珠三角第二。
近年来,东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等核心指标逐年上扬,加速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和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
从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到新兴产业的率先布局,再到布局构建国家大科学装置等四大集群,这场全球竞速的产业分工调整接力赛中,东莞正在主动拓宽创新版图提升产业能级,为高质量发展厚植产业根基,重塑经济发展竞争力。
新速度▶▷
  “倍增计划”助企业提质增效
在东莞石碣镇五株科技的厂房里,生产车间内机器在忙碌运转,技术人员不时拿起样品检测……全球每10个手机电路板就有1个在这里生产。五株科技行政副总裁曾国权说:“今年,企业将政府补贴的五百余万元投入到生产线的改造中,提升产品的品质,明年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全球的1/8。”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面临着产业整体水平不高,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的“双重挤压”等问题。去年,东莞提出“倍增计划”,从总部经济、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等六大路径发力,市镇两级密集出台涉及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等方面的细则与措施,通过优化政策和要素供给,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以实施企业“倍增计划”为战略抓手,东莞探寻出一条集约式、内涵式突围之路,这也是东莞发力供给侧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探索不止于此,东莞在5月28日举行的深入推进企业高质量倍增发展现场会上,推出了“协同倍增计划”“倍增计划挂点服务专员制度”“倍增企业全方位全流程诊断服务”“发放倍增服务卡”等一系列举措,“全域倍增”的步伐再次加速。
“倍增计划”实施一年以来,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去年,东莞214家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30亿元,同比增长21.1%。值得关注的是,搜于特、怡合达等17家“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已提前实现倍增,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41.6%。今年上半年,东莞规上工业利润增速排名珠三角第二。
未来,东莞将进一步扩大“倍增计划”实施范围和政策效应,深入推进企业高质量倍增发展,以“一企一策”方式,推动更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本土跨国公司。
新支柱▶▷  
新兴产业崛起“东莞制造”
在这个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东莞迎来了全新的命题——东莞产业体系的突出短板是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单一、缺乏价值链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等问题。
针对东莞目前的产业状况,不少莞企瞄准高端高新前沿产业,以战略变革、产业体系重构,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遥感集市”在翱翔太空时,市民在陆地可以看到由国产高分系列卫星获取的遥感地图,空间分辨率可达5—8米,比谷歌地球开放的数据权限更大。当“遥感集市”向陆地传回地图的同时,中创智能总经理黄河盯着手机显示屏查看“无人车间”的生产状况。
从遥感集市到无人车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渗透到生活和产品的方方面面,引领产业高端化,成为推动东莞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着眼未来的发展,东莞要依托优势产业,加快新兴产业的部署,打造出新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质量效益显著的重点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近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宣布,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获得了2019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这是全球工程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近几年来,李泽湘依托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机器人创新创业孵化之路。目前,该基地已孵化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松灵机器人、胡桃科技等企业,在孵项目超过40个。
在不久前,《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正式印发,明确东莞将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成为东莞的新支柱,力争到2025年五大重点新兴产业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
新动能▶▷ 
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
在东莞大朗镇,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中,掩藏着几栋现代建筑,这里是8月23日刚通过国家验收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所在之处。自今年3月试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运行稳定可靠,首期三台谱仪已完成10个用户单位16个研究组的21个用户样品实验,并取得了首批重要科学成果。
今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课题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BT1中子衍射仪黄清镇,以及中国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谱仪何伦华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第一篇用户实验科学成果文章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杂志上。
同样是在4月,由中科院院士王恩哥领军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珠三角分部率先成立,这也是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目前该实验室已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多个研发团队进驻,中国散裂中子源对高端科学家的“磁场效应”开始显现。
以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为核心,东莞还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约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同时引入同步辐射光源等一批前瞻性、创新型和关联性大科学装置,将建设成为珠三角大装置集群核心。
从卫星云图俯瞰,中子科学城位于东莞松山湖南部与大朗交界处,距离光明新区的深圳科学城仅9公里。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说:“我们初步勾勒出一个计划,打通中子科学城和深圳光明新区科学城之间的隧道,将这个地带打造成国家级的大科学装置和高端研发的策源地,推动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随着以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要实验室、世界科学家和世界前沿产业四大集群为核心的源头创新动能的不断增强,东莞站在了新一轮科技突破的起点上,将向着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全速前进。
建言  
加快培育有本土特色龙头企业
“改革开放40年来,从玩具到手机,东莞通过招商引资快速实现产业转换,也开始培育出制造业的‘因子’。然而,这种制造业‘因子’不同于佛山有百年基础的家电产业、陶瓷产业,也不同于深圳通过创新驱动内延外扩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东莞是承接了香港、深圳的产业转移,从农业大县成长起来的世界工厂。这样的产业模式没有根深蒂固的制造业根基,通过自发性成长起来的龙头企业较少。”
在暨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封小云看来,由于是外向型经济,东莞能在短时间成长起来,同样这也意味着东莞的产业发展周期不长。庆幸的是,东莞的产业转型受到的历史限制少,转型升级更为容易。
封小云建议,东莞要打破发展的瓶颈,应该在原有的优势产业基础上,先从制度上推行变革,培植本土特色龙头企业,真正意义上“立”起来。如可以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个大科学装置为契机,力争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培植出有东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姓 名:
邮箱
留 言: